请选择时期:
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-1岁 宝宝1-3岁 宝宝3-6岁

养兔前景怎么样,为什么说我国适合发展养兔

来源: 最后更新:23-05-16 05:45:33

导读:据调查,目前我国养兔前景还是很不错的。兔子是草食家畜,饲料以草为主,成本低,周期短,见效快,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,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。 养兔的基本特点与条件 尽管

据调查,目前我国养兔前景还是很不错的。兔子是草食家畜,饲料以草为主,成本低,周期短,见效快,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,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。

一、当前我国养兔产业的发展现状

养兔条件

尽管发展养兔生产有许多好处,但不少国家,特别是发达国家养得不多,我国发展也不稳定,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
1、家兔对人类的依赖性大,饲养管理尤其规模饲养技术要求较高,牛羊可以大群放牧,自己采食,而兔予必须按其生活习性进行人工喂养。

2、兔容易受惊,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强,抗病力差,尤其是幼兔抵抗力差,易发病,死亡率高。

3、兔有啮齿行为,笼具要用牢固的材料制作,规模饲养设备成本高,需要一定投资。

4、养兔虽然管理比较简单,男、女、老、少皆可从事,但需耗费一定劳力,特别是长毛兔,剪一次毛所需时间比剪羊毛还多。

5、家兔产品流通渠道不畅,易被投机商冲击,国内外市场销路不稳,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购销系统。

二、大力发展养兔符合我国国情

大力发展养兔

在改变以粮换畜产品为以草换畜产品的畜牧业生产结构,发展节粮型的畜牧业中,家兔虽是食草小动物,但家兔生物转化效率很高。

家兔生物转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能有效地利用植物粗纤维和粗蛋白,在没有精料的情况下,尚可利用饲草维持繁殖和生产,为人类提供肉、毛、皮等产品。因此,大力发展养兔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,同时也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多兔产品。

有关资料说明:在1公顷土地面积的植物化学潜力,兔转化为粗蛋白292公斤,按每人每日需粗蛋白65克计算,可供养12人,鸡转化粗蛋白135公斤,可供养6人;奶牛能转化粗蛋白118公斤,可供养5人,瘦肉型猪能转化粗蛋白105公斤,可供养4人。

三、为什么说我国适合发展养兔

我国适合发展养兔

家兔是我国畜牧业中的一大资源优势,饲养历史悠久,群众素有养兔的习惯,饲养数量和产品量居世界前列,有较高的信誉。

我国面临人口增多,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,粮食生产不能满足各方面需要,饲料粮越来越紧缺,大力发展养兔,是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需要,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很大。过去不少地方以饲养食粮家畜为主,畜牧业生产经常出现粮丰畜旺、粮欠畜衰的现象。

随着人们对兔产品特殊经济价值认识的提高和生活条什的日益改善,外贸量的稳定增长,家兔产品的需求量会与日俱增。现在我国养兔已逐步纳入经济开发规划,这将有力地推动养兔业的进一步发展。

标签: 养兔  前景  适合  
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uomama.com/baike/zonghe/1919967.html

  • 1英德防长:这事儿我们说了不算 英德市发布

    英德防长:这事儿我们说了不算 英德市发布

  • 2海口回应鉴定危楼仍然上市售卖:已启动调查程序,将严肃追究责任

    海口回应鉴定危楼仍然上市售卖:已启动调查程序,将严肃追究责任

  • 315年武汉女子为救弟弟,舍命打掉腹中双胎,婆婆:我家“绝后”了

    15年武汉女子为救弟弟,舍命打掉腹中双胎,婆婆:我家“绝后”了

  • 4美媒又放风:拜登政府正考虑安排一系列高官访华,包括布林肯、耶伦

    美媒又放风:拜登政府正考虑安排一系列高官访华,包括布林肯、耶伦

  • 5乌克兰外长表扬中国作为斡旋者发挥的作用,外交部回应

    乌克兰外长表扬中国作为斡旋者发挥的作用,外交部回应

  • 6这名市委书记逝世后,昔日博导撰文追忆:让老师写这样的文字,非常沉重

    这名市委书记逝世后,昔日博导撰文追忆:让老师写这样的文字,非常沉重

  • 7特拉斯,又有谁记得你这位“前首相”呢?丨北京观察

    特拉斯,又有谁记得你这位“前首相”呢?丨北京观察

  • 8封面深镜|湖南多家餐馆卖“拍黄瓜”遭职业打假:“打假父子”频繁举报企业索要高额赔偿

    封面深镜|湖南多家餐馆卖“拍黄瓜”遭职业打假:“打假父子”频繁举报企业索要高额赔偿

  • 9河南7旬老汉带全村“造假”,2020年进账1.6亿,警察:不犯法

    河南7旬老汉带全村“造假”,2020年进账1.6亿,警察:不犯法

  • 10从房价大跌到GDP增速第一,鹤岗经历了什么?|新京智库

    从房价大跌到GDP增速第一,鹤岗经历了什么?|新京智库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合作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| 网站地图

© 2006-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2022035435号-3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:kf#zuomama.com (请把#替换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