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选择时期:
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-1岁 宝宝1-3岁 宝宝3-6岁

怎样预防地震 怎样预防地震英语作文

来源: 最后更新:23-05-16 09:02:05

导读:为了预防地震,减少地震引发的损伤,大家有必要学习防震的方法和措施.

怎样预防地震

  夏天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季节,我国也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。为了预防地震,减少地震引发的损伤,大家有必要学习防震的方法和措施。

  一、震前预防

  学习地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、不惊慌,避免不必要的伤亡。

  1、可以在家养一两条金鱼,这些生物的提前征兆可以提醒我们。

  2、家中养一条狗,在夜晚时,狗的惊叫可以起到一些作用。

  3、家中床下、桌子周围可以放置两瓶矿泉水和一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,平时放在床下也不会被人发现,不要认为这种措施傻,至少它危难时能帮助你活上几天直到你被发现。

  4、在你认为你家中可以躲避的地方放一个哨子、手电筒和一些钱财(最好能有备用手机),哨子可以为你节省呼喊的精力,让你更快更容易被获救,手电筒可以在黑暗中安抚自己情绪,少许钱财在震后你用的到,那些帐篷和些生活用品不是白送的。手机使用最好第一时间打120等救助电话。

  5.了解家庭、学校和办公房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。

  二、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办法。

  1.室内防震措施

  (1)高柜要和墙体固定在一起,以免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之路。

  (2)较高的家具上面堆放笨重物品。

  (3)最危险的是组合家具,可用角铁或结实的木条固定各部分,再和墙体连接,或干脆拆除。

  (4)固定底座带轮子的家具或物品,如钢琴等。

  (5)固定桌面上的贵重物品,如计算机等。系紧或加固悬挂物,如灯具、挂钟镜框和厨房用品等。 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、杂物。

  (6)卧室,尤其是老人或儿童的卧室,尽量少放家具和杂物,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。不要把易燃、易爆物或农药、有毒物品放在屋内。

  (7)有条件的家庭,可设计一个室内避震空间。如重点加固一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结实的抗震框架等。

  (8)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熟悉电、水、气阀门的位置,掌握正确的关闭方法。

  三、室外防震措施

  (1)正门、楼道、走廊不堆放杂物,以利人员疏散。

  (2)选择疏散避震的安全场地。场地应就近、宽敞,应避开高大建筑物、电线杆、砖墙、路灯和变压器。

  (3)发布临震预报的地区,应按政府安排,按指定地点修建临时防震棚。在外期间注意卫生,防火,储备饮用水等,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。

  四、准备一个防震包

  防震包应足够结实,内装食品、水、急救药品等基本生活用品。因为是备用应急,所以应按保质期及时更换食品和水。另外,还应准备小铁铲、钳子、改锥等工具,可以在你自救或救人时发挥作用,准备一哨子,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你被埋地点。

标签:
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uomama.com/baike/zonghe/1922105.html

  • 12023青岛西海岸半程马拉松领物交通攻略

    2023青岛西海岸半程马拉松领物交通攻略

  • 2英德防长:这事儿我们说了不算 英德市发布

    英德防长:这事儿我们说了不算 英德市发布

  • 3海口回应鉴定危楼仍然上市售卖:已启动调查程序,将严肃追究责任

    海口回应鉴定危楼仍然上市售卖:已启动调查程序,将严肃追究责任

  • 415年武汉女子为救弟弟,舍命打掉腹中双胎,婆婆:我家“绝后”了

    15年武汉女子为救弟弟,舍命打掉腹中双胎,婆婆:我家“绝后”了

  • 5美媒又放风:拜登政府正考虑安排一系列高官访华,包括布林肯、耶伦

    美媒又放风:拜登政府正考虑安排一系列高官访华,包括布林肯、耶伦

  • 6乌克兰外长表扬中国作为斡旋者发挥的作用,外交部回应

    乌克兰外长表扬中国作为斡旋者发挥的作用,外交部回应

  • 7这名市委书记逝世后,昔日博导撰文追忆:让老师写这样的文字,非常沉重

    这名市委书记逝世后,昔日博导撰文追忆:让老师写这样的文字,非常沉重

  • 8特拉斯,又有谁记得你这位“前首相”呢?丨北京观察

    特拉斯,又有谁记得你这位“前首相”呢?丨北京观察

  • 9封面深镜|湖南多家餐馆卖“拍黄瓜”遭职业打假:“打假父子”频繁举报企业索要高额赔偿

    封面深镜|湖南多家餐馆卖“拍黄瓜”遭职业打假:“打假父子”频繁举报企业索要高额赔偿

  • 10河南7旬老汉带全村“造假”,2020年进账1.6亿,警察:不犯法

    河南7旬老汉带全村“造假”,2020年进账1.6亿,警察:不犯法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合作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| 网站地图

© 2006-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2022035435号-3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:kf#zuomama.com (请把#替换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