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选择时期:
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-1岁 宝宝1-3岁 宝宝3-6岁

科学育儿经 氨基酸儿童钙3倍钙吸收

来源: 最后更新:23-12-22 12:03:30

导读: 宝宝缺钙常见的表现有哪些?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不易入睡、睡后啼哭、睡后多汗、指甲灰白、厌食偏食、学步

宝宝缺钙常见的表现有哪些?

如果我们发现孩子不易入睡、睡后啼哭、睡后多汗、指甲灰白、厌食偏食、学步晚、牙齿发育不良、头发稀疏发黄、易感冒、精力不集中、个子偏矮、阵发性腹痛、抽筋等情况,就要及时就医查明情况,看看我们的宝宝是否缺钙了。钙是孩子6个月到学前期高速成长发育中的关键元素,特别是婴幼儿缺钙后果严重的会导致智力发育迟缓、免疫力不足反复感染呼吸道疾病、身材矮小牙釉质发育不良等等,家长们一旦确认自己的孩子确实有缺钙的情况,就要注意及时给孩子补钙了。

宝宝钙剂种类繁多,判断好坏的标准是什么?

第一:好的钙必须是天然有机钙,而不是合成的钙

第二:好的钙必须是易吸收,且不会造成婴幼儿变便秘的(钙是否易吸收主要和钙的成分有关,与钙的固态和液态没有直接关系。)

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目前钙剂的分类和技术差别

碳酸钙:属于第一代补钙技术,多用于中老年人钙的补充。吸收率一般可以达到30%左右,采用这种钙的产品国内比较流行,属于一种传统的补钙方式,就目前来讲技术稍稍有点过时,且婴幼儿食用时比较容易造成孩子便秘。

乳钙和柠檬酸钙:属于第二代补钙技术,吸收率在60%左右,一般是液体钙,比较适合婴儿期没有咀嚼能力的孩子。属于比较优秀的补钙方式,吸收率比较高。缺点是:柠檬酸钙酸性较强,胃酸过多的孩子需要谨慎服用,易引起胃痛、腹泻。另外,服用时注意不要同食菠菜等含有草酸的蔬菜,容易造成宝宝便秘。

氨基酸钙:目前来讲属于第三代补钙技术,比较适合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婴幼儿儿童。因为氨基酸钙(氨基酸螯合钙)的结构决定它无需分解即可被宝宝的肠道绒毛吸收,一般吸收率在90%左右。而柠檬酸钙、乳钙、碳酸钙等都是需要消耗孩子体内分解酶将其分解后才会吸收,问题是:孩子体内的分解酶数量是远低于成人的,很难全部分解补充的钙。这样会造成一种现象,那就是未被吸收的过多的钙会游离在孩子肠道内,从而造成孩子便秘

那什么是氨基酸螯合钙呢?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:

螯合是一种技术,以前叫“络合”,螯合钙也分为几大类钙源,如:复方类、氨基酸类,技术分为化学螯合及物理螯合。目前市面上的螯合钙多为化学类螯合(也就是化学螯合剂螯合),本质上来说,螯合钙是将传统的碳酸钙吸收率问题解决了,因为相比之下,螯合钙是所有钙源中中吸收率是最高的,也相对安全(物理螯合的螯合钙),那么螯合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 螯合Chelate钙,大白话讲是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将2个氨基酸夹住1个钙离子进行高度螯合,打破原有的氨基酸分子链与钙离子重新进行组合,(非裸露钙离子,也就是外层被氨基酸包裹后,避免与草酸结合,也容易被人体识别)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质叫氨基酸螯合钙,它与碳酸钙是有很大的不同,碳酸钙需要人体(胃部消耗大量胃酸消化分解)承受很大负担去吸收,在体内消化,与蛋白结合就是螯合的过程,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钙找不到承载吸收的蛋白,就会被代谢掉,又有一些不会被吸收或者代谢,而会沉积于人的体内与草酸结合形成结石,螯合钙则不同与碳酸钙,螯合钙(物理级螯合钙)是不需要胃酸分解的,不需要胃部参与,也不需要维生素D3的辅助,会直接通过小肠绒毛吸收(人体在识别氨基酸的同时会直接把钙带入到体内),大大改善、降低了胃部负担,并且吸收率也高致90%以上。

那为什么要钙与氨基酸进行螯合呢?而不是其他物质呢?因为通过研究发现,人体对氨基酸是具有“依赖性”的 ,氨基酸的前身就是蛋白,人体各个器官都需要氨基酸参与。所以就利用人体对氨基酸无条件吸收的原理,采用氨基酸与钙相螯合的方式是最具有成效意义的。

哪种氨基酸钙更好?

氨基酸螯合钙在技术上分为:物理鳌合(技术更先进)和化学螯合技术两种。总的来讲采用物理螯合技术的钙剂对身体更友善,且更被容易吸收。目前国际上采用该技术的国家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,我国一些高端补钙产品也有采用,但是相对不是很成熟且价格较高。美国比较成熟的膳食营养集团例如NaturesPlus旗下的动物大游行钙剂系列在物理鳌合钙和锌方面做得更纯熟,已经实现大批量产及全球销售,缺点是大多为片剂钙和锌,对于没有咀嚼能力的婴幼儿来说,需要家长做碾碎处理等方法服用,吸收率一般在90%以上 。

标签: 氨基酸  吸收率  碳酸钙  孩子  技术  
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uomama.com/news/jiaodian/529548.html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合作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| 网站地图

© 2006-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2022035435号-3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:kf#zuomama.com (请把#替换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