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选择时期:
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-1岁 宝宝1-3岁 宝宝3-6岁

LOGO在品牌视觉传播中的作用,具有的核心价值

来源: 最后更新:22-03-23 05:21:37

导读:LOGO在品牌视觉传播中的作用,具有的核心价值,LOGO是品牌最重要的表达符号,是品牌存在的核心象征。品牌LOGO独立存在并产生识别价值,是品牌成功的象征。

  LOGO是品牌最重要的表达符号,是品牌存在的核心象征。品牌LOGO独立存在并产生识别价值,是品牌成功的象征。如何让品牌LOGO具有核心存在价值呢?
  
  LOGO要容易识别;
  
  LOGO本身要具有独立存在的美感;
  
  让LOGO简洁易用、更能体现战略转型、体现前瞻思维;
  
  要像打造“明星”一样运用和传播LOGO
  

  让受众记住品牌,是广告的核心任务之首。对新品牌而言,需要强化目标人群对标志的印象;对成熟品牌而言,可以通过强化广告中的品牌LOGO激发品牌联想和购买行动。
  
  品牌LOGO的欣赏不仅单单是个标志,有时LOGO本身就蕴含着“故事”或某种“戏剧性”,如何让LOGO成为品牌传播的视觉核心呢?需要借助到平面广告创意,让你的LOGO成为主角,发挥核心的沟通作用,具体方法可做如下思考:
  
  1) 放大LOGO,以品牌LOGO为主角
  
 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广告画面中将标志放大,成为视觉上的中心或者次中心。例如下图的麦当劳和耐克广告,LOGO占了大部分的页面,使人不得不注意到它的存在。因此它一下子就成为了品牌传播的视觉核心。
  
  2)让LOGO成为画面的唯一信息
  
  在整幅广告中,信息只出现LOGO,此时LOGO不一定很大,一样成为最核心的视觉焦点。下图的fedxe和耐克都是这样,虽然LOGO占得篇幅不多,但是是画面中唯一的信息符号。这样受众也会不得不注意到这一点,可以让LOGO很快成为视觉中心。
  
  3)带LOGO的局部包装画面
  
  还可以截取产品包装带有LOGO的局部画面,这种局部的画面范围比较小,更容易让LOGO成为画面中心。这样设计展示的好处不仅可以让LOGO在品牌传播中成为视觉核心,同时也可以强化对于包装设计的印象,从而加强对产品的关联联想。
  
  4)拼图LOGO
  
  也可以让产品或者与品牌有关的视觉元素以“拼图”的形式直接组成品牌LOGO图案。例如联合利华这款LOGO,在原有的LOGO上进行设计,用联合利华的相关产品组成U型。既能帮助宣传联合利华相关产品,又能加深LOGO这一视觉印象。
  
  5)分解LOGO
  
  可以仅仅截取标志局部造型元素,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“完形心理”,让观者“见微知著”,通过“管中窥豹”而想起完成标志和品牌。这种创意还可以为品牌注入额外的特别新意。这样的设计适用于人们熟知的大品牌,例如可口可乐,只要显露局部,大家自然会在脑中补全这个LOGO。
  
  6)让LOGO融入情境
  
  平面创意广告中有效的植入品牌标志并与广告创意的有效结合,可以引起消费者内心求知与祈求的满足欲望。camel品牌将骆驼LOGO融入一系列户外场景中,呼应了品牌的定位,也更加突出骆驼这一LOGO形象。

标签: 百科  视觉  核心  作用  
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uomama.com/qiaomen/youxi/150071.html

  • 1天盛长歌白敬亭第几集出现(长盛天歌白敬亭在第几集出现)

    天盛长歌白敬亭第几集出现(长盛天歌白敬亭在第几集出现)

  • 2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有什么用(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什么意思)

    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有什么用(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什么意思)

  • 3南通成品油价格调整公告(南通汽油价格调整最新消息)

    南通成品油价格调整公告(南通汽油价格调整最新消息)

  • 42023年贺岁普通纪念币江苏省补充兑换工作的公告

    2023年贺岁普通纪念币江苏省补充兑换工作的公告

  • 5自2023年2月6日零时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

    自2023年2月6日零时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

  • 6昆山开发区便民核酸采样点地址+时间(昆山核酸采集点)

    昆山开发区便民核酸采样点地址+时间(昆山核酸采集点)

  • 7珠海2023第二轮横琴消费券有哪些种类

    珠海2023第二轮横琴消费券有哪些种类

  • 8珠海2023第二轮横琴消费券各平台领取规则

    珠海2023第二轮横琴消费券各平台领取规则

  • 9美方击落无人飞艇 美方击落无人飞艇视频

    美方击落无人飞艇 美方击落无人飞艇视频

  • 10从中美“气球事件”看,为何欧洲反应“冷淡”?

    从中美“气球事件”看,为何欧洲反应“冷淡”?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合作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| 网站地图

© 2006-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2022035435号-3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:kf#zuomama.com (请把#替换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