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选择时期:
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-1岁 宝宝1-3岁 宝宝3-6岁

吃饭太快有什么危害(吃饭太快有什么危害?)

来源: 最后更新:22-08-16 02:36:14

导读:忙碌的生活、忙碌的工作、忙碌的学习,似乎什么都成了和时间赛跑。有这样的一群人,在家吃饭,做饭两小时,吃饭十分钟;出门吃饭,点餐半小时,吃饭十分钟;叫外卖,等待1小时,吃饭十分钟……看似节约了时间的快速饮食,其实才是导致消化系统负担过重从而出现便秘和发胖的关键!

忙碌的生活、忙碌的工作、忙碌的学习,似乎什么都成了和时间赛跑。有这样的一群人,在家吃饭,做饭两小时,吃饭十分钟;出门吃饭,点餐半小时,吃饭十分钟;叫外卖,等待1小时,吃饭十分钟……看似节约了时间的快速饮食,其实才是导致消化系统负担过重从而出现便秘和发胖的关键!

吃饭太快的危害

1.损伤消化系统

一个人如果吃得太快,食物无法充分咀嚼,自然会有大块食物直接进入胃中,迫使胃的蠕动力度必须加大,从而加重了消化负担,长此以往胃病就找上了门。

2.食物摄入安全性降低

唾液中的酶通过咀嚼,与食物充分融合,可以将一些毒害物质消融,而过快的饮食经常使得咀嚼不充分,起不到此类作用。而唾液能阻击食物中的压蒜类化合物、化学合成剂match、防腐剂等致癌物质,这些物质导致了40%的癌症发生。

3.导致便秘

咀嚼这个过程,大脑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,指导各个消化器官做好准备,而吃太快,大脑反应不过来,食物已经进入消化系统,自然会导致消化代谢功能紊乱,引起便秘。

4.发胖

吃饭太快,大脑很难马上做出已经吃饱的指示,很容易造成进食量超标。导致身体发胖,特别是本身血糖较高的患者,吃很快非常容易导致病情加重。

怎么吃饭最科学

吃饭的最佳节奏为一口饭咀嚼20次,早餐用时15-20分钟,午餐与晚餐都用时半小时。

消化功能较弱者和老年人,一口饭需要咀嚼25-50次,这样才能给消化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,利于食物消化。

1.将早餐分成两步来吃

早上7点吃了早餐的人,可以选择在中午10点-11点之间,吃上一些坚果或者酸奶来增加营养摄入。

2.午餐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饭上

午餐千万不要边工作边吃或者是边看视频边吃,中午这顿饭也起到调整心情的作用,把注意力放在午餐上是最好的方法。

3.晚餐加入粗粮与凉拌蔬菜

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很多人是很难咽下去的,所以加入凉拌菜可以降低吃饭的速度,同时粗粮也比精细的白米白面需要更多的咀嚼时间,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。

4.尽量膨大食物体积

当食物体积膨大,能量的密度也就降低了,自然也会更快有饱腹感,实际摄入食物却并没有过多,这样计算下来,每天需要吃的食物体积增加了,速度也就慢下来了。

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杂粮粥代替干物质,一大碗杂粮粥中的干物质只有10%,或者增加果蔬类食物,高水分的蔬菜加上本身的膳食纤维都是对身体非常有力的帮助。

标签: 吃饭太快有什么危害4招教你告别狼吞虎咽  生活常识  吃饭  
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uomama.com/shenghuo/shenghuo/86425.html

  • 12023年2月5日长春HPV疫苗预约指南 2021年长春hpv疫苗预约

    2023年2月5日长春HPV疫苗预约指南 2021年长春hpv疫苗预约

  • 22022腊月是几月份 2022年腊月是阴历十二月份吗

    2022腊月是几月份 2022年腊月是阴历十二月份吗

  • 3广东一村庄涌现大量毒蛇,连续7天越打越多,专家调查后震惊不已

    广东一村庄涌现大量毒蛇,连续7天越打越多,专家调查后震惊不已

  • 4艾芬与爱尔眼科纷争案:艾芬一审败诉,更换律师再上诉

    艾芬与爱尔眼科纷争案:艾芬一审败诉,更换律师再上诉

  • 5中央纪委周末连打三“虎”!均为任上落马,一人两天前还在开会

    中央纪委周末连打三“虎”!均为任上落马,一人两天前还在开会

  • 6广东毒父反复用开水浇女儿,社会捐款200万后,母亲争抢抚养权

    广东毒父反复用开水浇女儿,社会捐款200万后,母亲争抢抚养权

  • 7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去世,曾因叛国罪被判死刑!

   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去世,曾因叛国罪被判死刑!

  • 8避免流产后二次伤害 这些流产后注意事项要谨记

    避免流产后二次伤害 这些流产后注意事项要谨记

  • 9手把手教你怎样让胸变大 做女人还是要“挺”好

    手把手教你怎样让胸变大 做女人还是要“挺”好

  • 10做完人流后一个月还流血 不排除这五种可能性

    做完人流后一个月还流血 不排除这五种可能性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合作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| 网站地图

© 2006-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2022035435号-3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:kf#zuomama.com (请把#替换成@)